日前,由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辦,BD(中國)作為金牌贊助的2018單細胞測序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希爾頓逸林酒店成功舉辦。
大會參會人員合影
本次大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八位單細胞領域權威專家作為大會報告嘉賓,圍繞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干細胞領域、腫瘤領域、發(fā)育、心血管疾病、生殖領域等應用方向進行專題報告;第二部分:由博奧晶典的生物信息工程師為參會學者分享了數據分析的常用軟件和晶典在眾多實戰(zhàn)項目中的經驗。為國內廣大單細胞研究的科研學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高質量平臺,為單細胞前沿技術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探索實踐做了高效推動。
近300名代表參加本次會議
總共有來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河南、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湖南、湖北、黑龍江、遼寧、陜西15個省市,21所大學、26家研究機構、34家醫(yī)院的近300位參會嘉賓出席本次會議。
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許俊泉進行開幕式致辭
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許俊泉先生為本次會議進行了開幕式致辭。許俊泉先生表示單細胞測序技術作為探索細胞異質性的革命性技術,為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帶來了新的展望。借此機會,博奧晶典舉辦本次盛會,旨在為國內單細胞測序技術開發(fā)和應用的科研學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
大會報告精彩回顧
鄧宏魁 教授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鄧宏魁教授作了題為“化學小分子操控和重塑細胞命運”的專題報告。鄧教授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課題組在體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的系列工作,以及使用10X Genomics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發(fā)現了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一個新的中間狀態(tài)的細胞類型,該細胞亞群具有兩細胞(2C)胚胎樣轉錄特征,并闡述了其在細胞多能性獲得中的關鍵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國際干細胞頂級雜志《Cell Stem Cell》,【詳情請閱讀:重磅 ∣ 10X Genomics又一力作,博奧晶典聯合北京大學體細胞重編程機制研究登頂《Cell Stem Cell》】
潘星華 教授
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廣東省單細胞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美國耶魯大學遺傳系顧問潘星華教授在大會上做了題為“單細胞測序的進展和前景”的專題報告。潘教授對目前單細胞測序在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的方法做了詳細的綜述,總結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干細胞、癌癥、免疫、神經和發(fā)育等領域應用所產生的一些重大成果。潘教授課題組在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上碩果累累,報告期間展示了他們的部分成果。此外,潘教授陳述了單細胞測序目前所面臨的一些瓶頸和挑戰(zhàn),為我們將來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更好的服務于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做了新的展望。
蔡濤 主任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測序中心蔡濤主任做了題為“肺泡發(fā)育中新細胞類型的鑒定”的報告。蔡濤主任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使用10X genomics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研究小鼠肺泡I型細胞發(fā)育中獲得的新發(fā)現,相關的研究結果發(fā)表在《PNAS》。【詳情請閱讀:《PNAS》博奧晶典助力國內科研人員應用10X單細胞轉錄組技術解析肺泡一型細胞亞型異質性。】并且,為參會嘉賓總結了做單細胞轉錄組測序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如:細胞質量將直接影響結果的好壞,在開展單細胞的研究中應盡量避免混樣,控制因細胞混合帶來的復雜地數據解析過程。
王文會 副教授
清華大學副教授王文會博士做了題為“用于單細胞操作與分析的微器件和系統(tǒng)”的報告。王文會博士詳細介紹了其課題組結合微器件與顯微操作系統(tǒng),對細胞等微米級的對象進行操作的相關工作和進展。包括細胞注射/取放系統(tǒng)、細胞力/粘附測量、細胞三維旋轉/成像/ 機電特性測量、細胞捕獲與圖形化等。通過這些操作實例,展示出微器件與系統(tǒng)在研究單細胞的巨大潛能,為其他老師對單個細胞的研究開拓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文路 副研究員
來自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課題組的文路博士為我們帶來了“單細胞多重組學測序新技術及其應用”的報告。文路博士介紹了其課題組開發(fā)的一種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平行多組學測序技術scCOOL-Seq,該技術可以同時對單細胞進行染色質狀態(tài)、DNA甲基化和基因組拷貝數變異等多組學層面分析,并介紹了使用該技術在小鼠與人類著床前胚胎發(fā)育過程進行的研究成果。此外,文路博士還介紹了另一種單細胞三重組學測序技術 scTrio-Seq,它能夠從一個單細胞中同時獲取基因組拷貝數變異、DNA甲基化組和轉錄組三層面組學信息,并分享了其應用于分析肝癌與結直腸癌腫瘤異質性的研究結果。通過實際應用案例,為各位老師開展單細胞多組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聶宇 副研究員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聶宇博士做了題為“單細胞測序解析心肌再生分子機制”的報告。聶宇博士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介紹了為什么要開展心肌再生的研究,該研究在臨床治療的重大意義,以及他們在該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最后,介紹了他們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心肌再生機制研究方面目前所取得的進展。
林巍 博士
達拉斯貝勒醫(yī)學中心免疫研究所(BIIR@Dallas, TX)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室主任、亞利桑那轉化基因組研究所 (TGen@Phoenix, AZ) 顧問林巍博士主要從事單細胞測序數據分析內容的開發(fā)工作。林巍博士的報告對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當前分析策略進行總結,尤其是結合其團隊所開發(fā)的監(jiān)督學習細胞分型方法以及已有的非監(jiān)督聚類和細胞時序軌跡分析方法,提出了推進的單細胞多譜系和目標譜系的分析路線圖。在展示該分析路線過程中,他以高度異質化的腫瘤組織為例進行深度解析。首先將腫瘤細胞和微環(huán)境細胞區(qū)分出來并揭示其相互作用、以及富集的信號通路。在此基礎上,對于腫瘤細胞譜系的演化特點做更為細致分析。通過對腫瘤細胞的時序軌跡分析,展示了大量推進腫瘤 EMT 轉化基因。
張怡然 博士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健康科學研究院張怡然博士,進行了題為“單細胞測序技術與肺癌細胞圖譜研究”的報告。張怡然博士詳細介紹了他們搭建的一套針對肺癌病人外周血及胸水CTCs 的分離檢測流程,通過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發(fā)現與正常組織相比CTCs 存在特異表達基因,進一步轉錄因子富集分析發(fā)現,這些特異表達基因被干細胞因子所調控。利用這些信息,向腫瘤培養(yǎng)基中添加維持干性的細胞因子,使腫瘤原代培養(yǎng)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并且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得大量腫瘤細胞進行體外的藥物敏感性測試,為臨床提供了寶貴的信息。
數據分析培訓班精彩呈現
單細胞測序后往往拿到每個樣品幾百G的數據量,如何從這些大規(guī)模的數據中更有效的挖掘數據,整理數據十分重要。來自博奧晶典的生物信息工程師方彬彬分享了:對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實際科研中的應用,在實驗開展期間數據分析和挖掘過程中的難點問題進行了全方面經驗分享,參會嘉賓對培訓內容的干貨分享表示了高度認可。
博奧晶典生物信息分析工程師 方彬彬
會議持續(xù)到晚上8點,參會嘉賓的熱情依然高漲。
培訓班現場的火爆場面
2018單細胞測序技術應用研討會借此圓滿結束,會議圍繞著單細胞測序探討了其在干細胞、再生、發(fā)育、分化等領域的應用,討論了單細胞測序研究的方法現狀并做了未來展望。作為生命科學領域高速發(fā)展的特色技術,我們也期待它更多的應用到科研領域研究,更低的成本消耗,為基礎科研和臨床應用帶來更多的成果!
博奧晶典致力于大規(guī)模單細胞測序技術應用的打磨,取百家之長,成為國內最有品質保障和經驗護航的單細胞測序優(yōu)質服務商。下附博奧晶典單細胞測序產品列表:
